左手殿堂 右手江湖 / 謝孟勳 讓塗鴉藝術華麗越界 不再逃亡

 

    勤美生活圈PARK2草悟廣場上,從B1入口階梯往下,長廊右邊長達51米牆壁上,近日出現了一整面色彩斑斕奪目的噴畫,如同一條翻滾著青春浪潮的長河,浩浩前行。這裡是「逃亡計劃Escape Plan X」塗鴉藝術團隊成立十周年的活動展場,從4月到8月底,分別在PARK2草悟廣場、台中第二市場、新民街倉庫三個展區同時進行,掀起了塗鴉藝術話題熱度,也為這座城市增添無數的色彩與活力。

 台中第二市場中山路上,一整排老式店家的鐵捲門上,多數都被塗鴉符號佔滿。一家名為「下不來」咖啡酒吧,小小空間卻是「逃亡計劃」團隊平日腦力激盪的創意總部。在這裡,我們遇見年輕塗鴉藝術家謝孟勳,進入他的塗鴉世界,了解他如何把城市邊緣的次文化,一步步往主流藝術的殿堂推進。

將美學養分注入塗鴉藝術 初心不改

 謝孟勳自小便展露出對藝術的熱愛與天賦,於大同國小美術班時期,作品便入圍全國美展,在藝術創作之路,起步很早。高中時期開始接觸塗鴉,並深深著迷於這種充滿表現力的街頭藝術形式。大學時他選擇造形藝術學系,接受正統美術訓練,學習繪畫、石雕等技法,使其藝術技巧更紮實,視野更開闊。

「逃亡計劃Escape Plan X」成立於2014年,由當時還是大學生的謝孟勳主導,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塗鴉愛好者共同組成,他們以塗鴉為媒介,表達對社會、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。

 謝孟勳認為,「塗鴉藝術」與「塗鴉」是不同的兩件事,每個人都可以是順手塗鴉者,隨意塗抹;至於塗鴉藝術家,是將塗鴉表現的型式,結合自身的美學教育、藝術訓練所創作出來的專業作品。早期大家對「塗鴉者」既定印象,認為是空間美感的破壞者,但今後「塗鴉藝術家」將在城市美學與地方創生上,發揮重大正面影響力。

少年十五二十時 試劍天下

 因家人長居美國,學生時代謝孟勳每年寒暑假都會去美國,吸收當代思潮與塗鴉藝術養分。2014年暑假期間前往美國,在紐約與當地藝術創作者交流,有機會參與一個音樂工作室的外牆創作。他在牆面上畫了很多眼睛,用中英文寫下「台灣」字樣,希望世界千千萬萬眼睛,都能看見台灣的美好。

 多次美國行經驗不僅開闊了創作視野,也加深了對塗鴉藝術的理解。他認為塗鴉是一種與城市對話的交流形式,他也很快將塗鴉帶入社會關懷議題。2017年,參與烏日區公所的「塗鴉派對」,將高鐵橋下的牆面變成一幅長達百公尺的藝術作品。這次創作不僅改變了當地的景觀,也引發了民眾對街頭藝術的關注與討論,提高塗鴉藝術在公共空間的能見度。

 當時「逃亡計劃」又有一個機緣進駐台中千越大樓,這棟因火災而成為著名鬼屋的建築,經過改造,瞬時鮮活起來。千越大樓跟地方生活緊密結合,充滿歷史性又有廢墟感,其無可取代的獨特魅力,成為街頭藝術無拘無束恣意揮灑的最佳場所,創造打卡拍照新熱點。

街巷角落進入藝術殿堂 勇敢越界

當塗鴉藝術越來越被社會理解接受後,他們更有信心跨入大型公共藝術領域。20179月,謝孟勳團隊參加國立台灣美術館「關鍵斡旋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」。在國美館作品中,直接把創作噴在路面上,意味著生活中很多聲音都由馬路上發生,同時表達對馬路坑坑疤疤現象的無聲抗議,這條路也讓他們在塗鴉藝術道路上,更加馬不停蹄,策騎似飛。

 2018年,謝孟勳團隊在台北的當代藝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《越界》的創作展,以大型工業用保鮮膜作為畫布,結合報廢的SNG車及廣告看板,將當代館外面變成廢墟街景。透過創作,挑戰並重新定義塗鴉藝術的邊界,更象徵著灰色地帶的塗鴉藝術,已登堂入室,「界」進入藝術殿堂。

 謝孟勳說,塗鴉藝術其實結合了很多視覺藝術的創作手法,整體美感及美學內涵,並不亞於其它藝術型式。又因為在公共空間創作,與建築設計、戶外裝置藝術一樣,都是構成城市美學的重要元素,更要兼具藝術性、對話性與公共性。「我們希望能在主流藝術大地上插旗創作,與其它創作形式並駕齊驅,各自開花結果。」

學術嚴謹與街頭奔放 互為助力

 謝孟勳不同於一般無師自學的塗鴉創作者,他不僅是學校藝術科班畢業,目前工作也是國中美術老師。身兼學術殿堂與草根畫家雙重特性,游刃有餘地在這兩個領域中自在揮灑,互為助力。這樣的背景使他能夠將正統美術的架構帶入街頭創作之中,為塗鴉文化注入新生命,登上新高度。

 謝孟勳與「逃亡計劃」十年磨劍的故事,是一段充滿夢想與理想結合的旅程。他們用獨特的藝術形式,妝點城市風貌,讓更多人認識並接受街頭藝術。未來,謝孟勳與這群年輕的藝術家們將繼續在藝術的道路上前行,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與感動。

 (原文刊於台中市政府《文化台中》第56期(2024.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