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念,佛心自在-拜倫凱蒂與《金剛經》的對話

broken image

繼《道德經》之後,凱蒂與史蒂芬夫婦再次聯手,將佛教禪宗經典《金剛經》中的佛陀智慧,弟子問題,拿來研讀討論,他們在佛陀說與凱蒂說之間來回印證、相互比對,以同一層次的領悟將兩者串接起來,一起指向:一旦看穿外在虛幻、了解心的本質,痛苦便無法存在。

當我們不再向外追尋索求,而是向內探究,真相會解放我們,讓我們從一切執著中解脫。

《金剛經》這部經典在東方世界中,流傳深廣,而且不限於士人學子,就連一般鄉民百姓,都會因接受禪宗思想而長期接觸這本經思想。

據史蒂芬形容,《轉念,佛心自在》這本書所依據的《金剛經》英文版,並非逐句翻譯本,而是經過詮釋的改編本。

他將經文對話用簡單而不流於術語的字句表達出來,展現鮮活的生命力,讓大家更容易從經中的智慧受益,更能彰顯佛心的清澈光明。

另外,凱蒂說,「偉大的靈性文獻描述了『是什麼』─自由的含義是什麼,而覺醒功課談的是『怎麼做』。它精確告訴你如何辨識、質疑任何阻礙你獲得那種自由的想法。它給予你進入覺醒之心的一道直接入口。」

由此可推,不論東西方各種靈性學說為何,主張為何,只要與探究心性相關的,都可以採用覺醒功課所談的「怎麼做」來印證。《奇蹟課程》是,《道德經》是,《金剛經》也是。

到達彼岸的智慧

先放下凱蒂這本《轉念,佛心自在》,回到我們一般對《金剛經》的粗淺了解,經名本義是「到達彼岸的智慧」,是由弟子須菩提向佛祖請教問題的一本對話記錄,主要是問:世間一切煩惱和痛苦皆由心生,我們如何調整掌控這顆心呢?

貫穿《金剛經》全文思想的核心,可以用「凡有所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這段話來說明。

這跟凱蒂常說的: 你若能質疑並看見那不是真的,就從想法與謊言中解脫了…幾乎是同義詞了。

書的內容編排方式,仍然是在每章之前先放一段《金剛經》內文(英文改編版),凱蒂聽了內文意思,發表一段與經文相關的看法,她的先生也同時扮演二千多年前須菩提角色,針對某些細節再追問下去。

因為凱蒂的背景並非學者,而是從實證中解脫的踐行者,因而,透過她的領悟與詮釋,讀者可以更具體掌握《金剛經》的「生活哲學」,活靈活現,真實不虛。

我們選了幾段平時較為朗朗上口的經文章節,以及凱蒂的回應內容,大約了解全書進行方式與節奏。

書中每章所附經文,因為是英文版譯過來的,與原經字句上不盡相同,而且都是白話文體,中文譯本當然也是白話。我選的幾段內容附上小標則是還原為原經文,因為我認為,對於華文讀者而言,這幾句經文的熟悉度更高,由經文帶出來的生命領悟更豐富,再看凱蒂的說明,容易有對照的體會。

應云何降伏其心

須菩提問如何控制心,凱蒂以為,心永遠不可能受到控制,它只能被質疑,被愛,被了解對待。

當心中有個想法出現時,我們只單純注意到它,但不去相信它,我們帶著質疑的心去注意它,當中沒有干擾,沒有限制,所謂控制(降伏),是指「注意」這件事,不表示對心強行下一道命令。

凡所有相皆是虛幻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

身體完全是想像的,坐在沙發上眼睛閉起來,腦海中會看到身體的形象及它連帶的知覺,這些全部發生在我們的感知之內,沒有任何外在的東西,張開眼睛看著手腳等身體部位,仍是感知之內的形象與知覺。

它們是現實電影裏的一部分而不是現實本身,當我們試圖聚焦在身體的「真實成分」時,它就消失了。那個試圖聚焦的「我」也消失了,沒有任何東西是堅實的,全是心念的投射,想像有任何東西存在於心之外,純粹是妄想錯覺。

我說法如筏喻者;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

佛陀將他的教導比喻為一艘小筏,將人們從受苦的此岸帶向彼岸,那就是它唯一的目的,一抵達對岸,就要將小筏放下。

我們的修習會讓我們到達彼岸,但在抵達彼岸時會領悟到,其實我們從來不曾離開這一岸,只有唯一一岸,而我們已經在那裏了,有另一個彼岸的想法,只是想像。

應無所住而生其心

如果你在尋找一句最清楚明白簡單明瞭的話來形容如何保持寧靜,就是培養一個不住於任何地方的心。

任何想要免於痛苦的人都應該培養一個純淨清明的心,不依賴視覺聲音觸覺味覺嗅覺或心中的念頭。

心是先於任何它所感知到的,它純淨清明,對一切敞開。它知道它永遠是安全的,它對生命的體驗是不間斷地流動,它不會在任何地方著陸,因為它不需要。

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

名稱創造萬物,那是永恆將自己分裂出去,進入幻相的方式。

當你了解到,即使現在,都已經存在於過去,便容易不執著於各種名稱,及獲得命名的表象事物。它們全是一場夢。

我喜愛我的夢,因為我愛我想的一切。這些純粹出於天真想像的東西,在心了解它們如何被創造出來之後,就不再擁有造成我們痛苦的力量。

以上片段列舉凱蒂對每段經文意涵的回饋,當然,書中除了經義解說之外,會有很多她的生活實例,讓讀者體會她是如何「自在」在每個生活情節中。比如第五章她在講一切外在形相都是虛幻時,提到有一次她的手被果汁機打到,「血是鮮紅的,從未見過那美麗的東西…指尖上的血很健康、可愛又自由」。

類似這種驗證真理的事件很多,讀者可自行從書中去閱讀體會。

A Mind At Home With Itself: How Asking Four Questions Can Free Your Mind, Open Your Heart, and Turn Your World Around

作者:拜倫.凱蒂(Byron Katie)、史蒂芬.米切爾(Stephen Mitchell)

譯者:蔡孟璇

出版:一中心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