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念瞬間,喜悦無處不在-當拜倫‧凱蒂遇見《道德經》

broken image

轉念瞬間,喜悅無處不在》這本書原始草稿的由來,是史蒂芬.米切爾將自己翻譯的《道德經》唸給凱蒂聽,促成她談論人生最重要的問題,並將這問答內容記下,這些累積的紀錄就是本書的寫作素材。

這樣的因緣,讓身為東方人的我們,在讀這本書時更有「背景值」可以倚靠。不僅能更快掌握到凱蒂的思想,回過頭來,似乎也在幫我們更深入老子學說的精髓。

透過米切爾的眼睛看拜倫,「二十年來,這位女士一直過著老子所描述的那種生活」,顯然,這位沒讀過《道德經》的西方女人,生命特質是比許多東方人更接近老子思想的本質,是由內在本性來映照老子學說內容,而非如他老公那般,以博聞強記、深入經藏的傳統方式,去梳理那對西方人而言應屬艱深的經典。

凱蒂在書的前言中指出,《道德經》巧妙又準確地描述與現狀和諧共處的心靈境界,至於是在古代的中國或現代的美國又有何關係?反正時空根本不存在。

在這段可謂跨越兩千年的聖人談話中,她不僅描述了覺醒的心靈,也讓讀者見證及感受它的實際行動。

再體會一下她常提到的基本真言:困惑是人生唯一的痛苦,而所謂困惑,就是「與事實爭辯」。

行雲流水般的開悟語錄

從早年一念之轉的印象,到翻開《轉念瞬間,喜悅無處不在》,閱讀的印象明顯不同,以前整本書都是「作業」。自己做是作業,閱讀書中案例對話細節也是作業,書的性質較偏向使用手冊,看著看著會心虛,心虛自己沒有時時刻刻在操練覺醒功課。很容易就掩上書本,即使知道書中有直指心性的不二法門(以上僅是描述我個人感覺,別人不一定相同)。

而《轉念瞬間,喜悅無處不在》書「好看」多了,書中記錄著開悟的人與古聖先賢的同頻對話,不時閃出許多智慧的火花。文字優美,表達溫柔,意境深遠,即便讀者跳過書中所附覺醒功課實作,它也是一本極好閱讀的心靈大師智慧語錄。

不必計畫,世界會自行治理

挑書中一段例子來約略說明本書內容(247頁),標題「是放下固定的計畫和概念,世界會自行治理」。計畫是多餘的,因為現實永遠會用比你自己所能發現更為清晰、友善、有效的方式去運作。

她舉自己日益惡化的視力為例,簡單說明「不計畫,世界會朝最合適的方向自行運行」。當她的角膜細胞快死去時,可能很快失明,她心裏興奮地想體驗關於盲人的一切。後來醫師說現在角膜移植手術了,很好,可以用新眼睛看東西了;可是要等四、五年才排得到,而且他先生研究發現,角膜手術是有後遺症,很好,那些症狀她還能接受。

後來又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訊息,一種新的最先進手術,過程僅要一小時,術後一週內即可恢復良好…又看到線上群組有一成員懇求大家千萬別做那種手術,那還在試驗,別當白老鼠。很好,現實還是要她做傳統手術,後來老公向醫師朋友請教,還是決定用新型手術,很好,這樣做起來較簡單…

以上過程的每個轉折點,我們都可以抱怨,為何處處事與願違?外在的每件事都是事實,你的認為「應該怎麼樣」若與事實不符,便是與事實爭辯。你臣服,接受事物本來的樣子,世界會有它自行運作方式。

覺醒不會保證事情會更順利,是你更可以接受事件的各種發展。回到眼睛手術的例子,如果手術不成功,凱蒂對失明也是滿懷期待的。

真相就是所有的發生都是好的

旅行回來打開門,發現家中財務遭竊,大部分東西都不見了。凱蒂開始想像這些東西會帶給拿走它的人多大的喜悅與幫助,內心充滿感恩,感恩自己不再需要這些東西,人生也更美好了。

為什麼知道我不需要它們呢?因為它們不見了!

為什麼人生變更美好呢?因為生活更單純了!

依人類社會行為慣例,她還是會向警方報案,如果東西找得回來,會好好迎接它們。如果找不回來,她也知道,這個所有權的轉變,一定是對凱蒂、對竊賊、對世界最好的事。

不與事實對抗才是唯一的自由

聖人不斷給予,因為財務無窮無盡。物質是思想符號,我們不必刻意放棄我們的東西,況且那也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。

有時我們在失去一切反而更自由,因而認為一無所有的生活會更好,但後來又會發現那也不自由。事實上,擁有財富與一無所有是沒有差別的,熱愛現實的心才是唯一的自由。

還有許多盈滿整本篇幅的知見與喜悅,難以透過他人分享而感受的,需要你翻開書本,調好頻率,一起進入凱蒂與老子那無處不在的喜悅之道。

A Thousand Names for Joy: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Way Things Are

作者:拜倫.凱蒂(Byron Katie)、史蒂芬.米切爾(Stephen Mitchell)

譯者:謝明憲

出版:一中心有限公司